top of page

禱讀式讀經

聖經都是神呼出的氣息(提摩太後書3:16)
聖經都是神呼出的氣息(提摩太後書3:16)

一、禱讀

不是唯一,但可能是最簡單,不需要參考資料,直接可從神領受靈糧的方法,所以禱讀最適合使用於靈修時,個人或小組皆可使用。而晨更靈修的目的是為了在一天之始就先接觸主、享受主,使靈命得餵養,剛強活潑,一天都活在神面前


1.   如何接觸主、享受主?

藉著________(讀神的話)

禱讀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,以致於靈命得餵養,所以禱讀的方式、重點、想法、作法都指向________,其效果評估也是有無________


2.   為何禱讀神的話可以接觸主,叫人活? 

聖經根據:

(1) 太初有道,道與神同在,道就是神。 (約1:1)

(2) 聖經都是神所默示(提後3:16) – 神的呼出

(3) 我對你們所說的話,就是靈,就是生命。(約 6:63) – 所以是用我的靈去接觸主話中的靈

(4) 字句是叫人死,精意(靈)是叫人活 (林後 3:6),而主的話就是靈 --> 主話叫人遇見主、叫人活


3.   注意事項:

(1)  禱讀神的話乃是為________,並非為得著聖經知識。

(2)  禱讀是重在_______而不是重在「讀」,是以聖經神的話作為禱告的內容,向主禱告

(3)  來到主的話面前,如同來到主面前

(4)  在一天之始,尚未接觸任何事之先,藉禱讀主話接觸主

(5)  用信心來禱,憑信接受,宣告主的話。

(6)  反來覆去—禱告過的經文,重複再禱。

(7)  把神的話用在「現在」的情況環境中 -->把我帶進神的話,把神的話帶進我裡面。


二、禱讀的種類與方法

1.  直禱

(1)  向主敞開心、靈、口

(2)  直讀直禱:以神的話為內容,不另加自己的話語。

(3)  重覆:禱告與宣告。 (消極的、負面的話語不宜重覆)

(4)  按經文次序進行,有時可串接前文。

(5)  克服朗讀心態,以禱告進行。不要單單唸經文,而是一個禱告。

(6)  不要匆忙。

*  範例:「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面」 (林後4:7)


例A:直禱

(1)    我們有這寶貝,我們有這寶貝,主啊,我們有這寶貝。

(2)    在瓦器裡,在瓦器裡,有寶貝在這這瓦器裡。


2. 化禱、話禱 (發表式禱告)

(1)   向主敞開心靈

(2)   與神的交通、唱詩和讀經,可以調和在一起


(3)   認罪:你感覺罪,可以認罪

(4)   感謝:覺得神在此節經文所說的事上恩待了你,你可以感謝。

(5)   祈求:也可以祈求

主!這一個真是我所缺的,主,求你賜給我。

(6)   相信:遇見應許,你可以說:

主,我信。

(7)   領受:看見恩典,你可以說:

主,我接受。

(8)   代禱:可以代禱

把這一句話成就在我身上,

也成就在弟兄姐妹身上。

(9)   順服:向主陳明順服這段經文的心志

(10)  儘量簡單,不要長篇,太複雜的禱告


例B:化禱、話禱

(1)  主我相信,我接受,我需要這個寶貝。

(2)  主我相信,我裡面有寶貝。

(3)  我宣告裡面有寶貝。

(4)  感謝祢,寶貝在我裡面。

(5)  是的,我是有寶貝的人,寶貝在我裡面。

(6)  主,求祢今天就把這寶貝顯在我裡面。

(7)  主啊!讓我知道,祢就是那寶貝,祢在我裡面。


三、小組禱讀實行之要訣

口訣:快短真接新

1. 快跟快接  --> 專心專注,不要猶豫,有感動,一個意念就禱告。

2. 短易提靈  --> 每人輪流時間要短,每次禱告的經文要短,忘掉文句組織結構,只需一個短句,甚至一個片語,不需整個完整思想。

3. 真誠真實  --> 不假裝,態度真誠,內容真實。

4. 上下串接 --> 按經文次序上下串接,循序漸進。接續上一個人的思想、禱告、主題,或在同一節經文內禱告;若要禱告另一主題或下一經文,則應等一等,若無人在同一主題禱告,再轉另一主題。

5. 聖靈新樣  --> 在化禱時可隨從聖靈啟示新的亮覺,更新變化新鮮活潑,有聖靈新樣。 (但不偏離經文主題)

6. 融合直禱和化禱在一起

注意!

直禱不要單單念經文,而是一個禱告

化禱儘量簡單,不要長篇,太複雜的禱告。

7. 小組禱讀是以個人禱讀為基礎 個人禱讀熟練了,小組禱定然更豐富,更有亮光。

8. 經文長短:15節以內為宜。時間:15-20分鐘 / 人數:2-5人


一切在神2025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Mx6Q1UJCWzZ77PnTA

Comments


​ⓒ copyright 2018 MIV 葡萄園間的默想
  • Facebook - Grey Circle
  • YouTube - Grey Circle
bottom of page